Equinox Partners咨询公司负责人Owen Stockden表示,有效使用是降低飞机周围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风险的关键。
从全球定位系统(GPS)到模拟训练,航空业通常走在采用创新技术的前沿。因此,航空航天业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成为最早采用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MEWP)的行业之一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之前的几十年里,对飞机机身各个部件进行维护、修理和大修 (MRO) 主要依靠梯子和脚手架。然而,当波音 747 等宽体喷气式飞机(被称为第一架“巨型喷气式飞机”)在 20 世纪 60 年代末投入使用时,它们给这些传统的作业方式带来了两个挑战。
损坏飞机的后果非常严重。首先是飞机庞大的体积,这使得搭建全包式脚手架变得更加困难。其次,机队现在由宽体和窄体喷气式飞机混合组成,这意味着需要多种不同配置的脚手架。为了开展维护、修理和大修 (MRO) 作业,航空航天公司需要随时进入飞机的任何部位,而传统的进入方式已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移动式高空作业平台(MEWP)应运而生。由于其高效性和灵活性,臂式和剪叉式升降机很快在民用和军用航空航天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借助MEWP,维护工程师可以轻松完成数百项确保飞行安全所需的不同任务,包括检查和更换零件、修复损坏、安装新部件以及涂漆和喷漆。
从概念到标准
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MEWP)一经推出,便迅速成为作业通道的黄金标准。“MEWP对航空航天业来说是一项巨大的资产,”特里·艾伦说道。艾伦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商业飞行员,同时也是Serious Industrial Motion Simulators (SIMS)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该公司为航空航天及其他行业提供基于模拟的MEWP培训。“有了MEWP,航空公司在设置其维护、修理和大修(MRO)作业时拥有更大的灵活性。他们还可以快速切换配置,以服务不同类型的飞机。”
如今,全球航空航天业有数十万台高空作业平台(MEWP)投入使用。一些航空公司和维修企业拥有自己的MEWP,而另一些则根据长期或项目需要租赁。“这完全取决于他们如何安排和规划维护工作,而这又取决于他们的市场战略和地位,”艾伦解释道。
与其他使用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MEWP)的行业一样,航空航天领域目前尚无统一的国际标准。如今,航空航天行业的运营主要依据ISO 18878、ISO 18893、BS8460:2017等标准以及各国颁布的法律法规。“通常情况下,具体遵循哪些标准取决于项目所在国家/地区,尤其是在跨国公司中,”艾伦说道。“许多公司还会在这些标准的基础上,制定自己的最佳实践。”
新的可能性
虽然高空作业平台无疑比它们取代的脚手架更具成本效益和效率,但它们也带来了一个新的挑战——撞击飞机的可能性。“由于高空作业平台是自驱动的,它们撞击飞机的冲击力比梯子和脚手架更大,”艾伦说。“因此,它们造成的损害也更大。”
尽管与其它行业相比,高空作业平台(MEWP)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相对较少,但此类事故却会导致所有航空航天公司都最为担忧的问题——计划外停飞(AOG,即“飞机停场”)。一旦飞机受损,就必须停飞进行检查和维修,从而导致航班延误和改期。仅去年一年,航班延误就给全球航空业造成了310亿美元的损失,而计划外维修(MRO)也难逃其咎。
此外,MRO工程师操作高空作业平台(MEWP)的频率可能不高,这进一步增加了风险。尽管他们都是训练有素、技术精湛的专业人员,但操作MEWP并非他们的主要技能。“MEWP不是你的工作工具,而是你的通勤工具,”艾伦解释道。虽然所有维护工程师都持有MEWP操作员证,但由于他们通常在地面进行机械维修工作,因此可能连续数周甚至数月都不会使用MEWP。无论是由于缺乏近期经验导致操作生疏,还是由于之前缺乏练习,事故风险都由此产生。
更糟糕的是,飞机本身就难以操控。它们的抛物线形状与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MEWP)操作员在大多数其他环境中可能遇到的平坦墙壁、天花板和横梁截然不同。沿着弯曲的机身上下移动意味着也需要前后移动以保持距离一致。
唾手可得的果实
VR模拟器已成为在飞机周围工作的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MEWP)操作员的重要培训资源。绝大多数高空作业平台飞机撞击事故都是人为失误造成的。艾伦认为,好消息是:“这意味着这些事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
艾伦表示:“任何时候,如果人为因素导致飞机停场和航班延误,而可以通过加强培训来降低这种因素,那么就能轻松降低成本。通过正确的培训和文化建设,公司可以节省资金,并提高所有相关人员的安全。”他建议对新操作员进行评估,定期进行练习,并为那些一段时间未操作高空作业平台的人员提供复训。
“从历史上看,部分挑战在于,练习在飞机附近操作高空作业平台的唯一方法就是在飞机附近操作高空作业平台。因此,你实际上是将一些可能缺乏经验的操作人员,或者你不确定其熟练程度的操作人员,置于一个可能损坏飞机的位置。”
航空航天公司已经尝试采用多种方法来缓解这个问题,例如在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MEWP)的吊篮上加装衬垫,或者安装近距离警报器,以便在操作员过于靠近时发出警报。“这些都是不错的办法,但我认为如果我们从行业固有的机制入手,就能做得更好,”艾伦说道。
模拟:不仅适用于飞行员
艾伦指的是模拟训练,这项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在航空业广泛应用。最初用于飞行员培训,现在正扩展到其他人员,例如机组人员。艾伦认为,模拟训练也代表了高空作业平台操作员培训的未来方向。
模拟技术的主要优势之一在于,它使用户能够在无需真正将自身或设备置于危险境地的情况下,体验潜在的风险和挑战性情境。反过来,他们在模拟中培养的技能也高度适用于现实生活。“就像飞行员会坐在模拟器中练习起飞一样,我们也可以让维修工程师练习飞机起飞前的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MEWP)操作,”艾伦说道。

艾伦的公司SIMS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虚拟现实(VR)移动式高空作业平台(MEWP)模拟器,该模拟器正被越来越多的行业所采用。(该公司最近收购了总部位于加拿大的Serious Labs公司的虚拟现实(VR)模拟器部门,从而获得了这项技术。)
目前的用户包括新加坡航空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总部位于加拿大的Cascade Aerospace公司,未来几个月还将有其他用户部署该模拟器。该模拟器具备逼真的运动效果和真实的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MEWP)控制系统,并包含专为MRO(维护、维修和大修)作业定制的培训和评估模块。
SIMS对操作员数据的研究表明,该模拟器能够以97%的准确率评估操作员的实际操作水平。被评为低熟练度的操作员发生事故或险些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几乎是高熟练度操作员的15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操作员只需大约一小时的模拟器训练时间,就能将操作水平提升到高熟练度。
艾伦表示,模拟器有很多用途,从评估每个新的高空作业平台操作员到提供定期技能提升培训,以及在进行具有挑战性的操作之前消除生疏感。
他指出:“和许多模拟器一样,它是一款用途广泛的工具。对于这类产品而言,最重要的是将其作为更广泛安全计划的一部分,以一致且战略性的方式使用。正是如此,我们才能看到事故减少,从而节省成本,并实现至关重要的停机时间缩减。”
在航空航天领域,高空作业平台(MEWP)显然已成为主流。艾伦坚信,随着高空作业平台技术的进步,以及诸如SIMS模拟器等培训工具的出现,企业将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同时降低风险。
保持联系


通过我们世界领先的杂志、新闻简报和每日简报,随时获取您所需的信息。
